行业新闻
近日,36氪获悉,芯片级硅光子激光雷达研发商洛微科技(LuminWave)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安芯投资领投,哇牛资本、诺延资本、海松资本跟投,轻舟资本、华盖资本、布谷资本等老股东持续加码追投。
领投方安芯投资2016年成立,已累计投资境内外近40家半导体企业,有力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张,深化研发投入,产品量产认证、市场拓展。洛微科技(LuminWave)天使轮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峰瑞资本,A轮投资方包括轻舟资本、华盖资本、布谷资本、财通资本。
洛微科技(LuminWave)成立于2018年,公司致力于通过硅光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光电芯片,为市场提供固态芯片级激光雷达硬件、感知算法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基于硅光相控阵固态扫描、调频连续波(FMCW)相干探测 技术,自主开发了固态大视场补盲激光雷达D系列(Diversity Series)和硅光FMCW 4D长距激光雷达F系列(Foresight Series)系列。公司产品可用于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及ADAS的各类场景。
Yole 数据显示, 2020 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34 万个,预计 2025 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470 万个, 2030 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2390 万个,激光雷达市场迅速增长。
Yole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每年预计销售的1.2亿辆新车中,L3/4/5 自动驾驶汽车将占比10%,激光雷达需求将达3000万台。每一台自动驾驶车辆都需要加载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技术为车辆增加感知功能。
安芯投资总裁王永刚告诉36氪,汽车智能化催生智能传感器巨大需求,激光雷达因3D构图精准,且可降低对软件算法的过度依赖,有望在汽车前向雷达中胜出,尤其对于L4以上自动驾驶,更是刚性需求。
随着自动驾驶市场扩大,激光雷达也迅速火热起来。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车企都将或已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 2021年被视为激光雷达元年。
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自动驾驶领域的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之争由来已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特斯拉坚定地采用以视觉为主的方案,而国内造车新势力则是激光雷达方案的拥护者。视觉方案算法稳定性容易出现偏差,但激光雷达方案高昂的成本也是上车量产的一大阻碍。视觉方案成本低,但在精度、视野、稳定性上有局限,激光雷达方案精度高,但成本也高。
业内共识是,4000元是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重要门槛,降低激光雷达成本成为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根据万联证券提供的数据,激光雷达方案中,收、发模组在整个方案中成本占比能高达60%,减少激光收发装置的数量成为降本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减少成本,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也经过多次进化。最早的机械式雷达通过旋转收发模组的机制来进行扫描,成本在10万美金量级,存在成本较高、装配困难、机械零部件寿命不长等缺点,较难应用在规模化量产的车型当中;之后出现半固态式产品,有旋镜式方案和MEMS方案两种,转镜式方案将机械式模组旋转转为棱镜旋转,减少了一定的收发装置数量,该方案可以将成本降到数千至万美金量级;MEMS方案,则把旋镜式的棱镜变成一个微机械棱镜,该方案可以做到将成本达到千美金量级。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高性能百美金量级的激光雷达产品需要采用固态扫描方案,包括相控阵和FLASH两种技术路线。
王永刚告诉36氪,下游主机厂或TIER1需求迭代越来越快,加速了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升级。目前激光雷达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径虽未定型,但趋势逐步明朗。根据2022年量产或者计划量产国内激光雷达车型配置看,多数已由机械式切换为MEMS半固态激光雷达。未来过渡到全固态雷达只是时间问题。
洛微科技基于自研硅光相控阵(OPA)及调频连续波相干探测(FMCW) 核心技术,自主开发了全固态大视场补盲激光雷达D系列(Diversity Series)和硅光FMCW 4D长距激光雷达F系列(Foresight Series)系列。英特尔旗下Mobileye和英特尔也合作开发了硅光子芯片级激光雷达。同时Aeva 也在今年推出了基于硅光技术的FMCW 激光雷达产品样机。
D系列(Diversity Series)主要用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功能,可内嵌至后视镜、车灯等产品,具有大视场角、高分辨率、高可靠性、低功耗、抗干扰等优势,可用于构建多传感器融合的高性价比补盲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该产品于2021年3月发布,目前该产品已达成商业合作,实现产品量产。
D系列(Diversity Series)
F系列(Foresight Series)系列产品将硅光FMCW等芯片技术应用于激光雷达领域,主要面向前装市场,在高分辨率、高可靠性、低功耗的基础上实现远距离3D感测同时可以直接获得目标物体瞬时速度场,实现4D点云数据。由于采用相干探测方式,F系列激光雷达具有远超其它探测方式的抗日光、抗干扰,抗互绕的优势,可用于构建多维度高性能主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该产品可用于测量范围超过200米,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发布。D系列和F系列产品可覆盖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及ADAS的各类场景。
洛微科技CEO冯宁宁告诉36氪,采用固态芯片级方案的激光雷达产品的竞争壁垒在于其高性价比和可大规模量产。激光雷达属于高度集成的光电子产品,需同时涉及半导体光学和电学等多个跨学科前沿领域。以半导体为例,固态激光雷达涉及的核心光子集成芯片属于模拟芯片,其设计难度较高,芯片性能对芯片物理机构,比如形状、大小、深度等维度控制有较高要求。此外,激光雷达作为一个集成化的光电探测系统,除了核心光子芯片,其底层固件/软件系统、算法、机械结构、半导体生态都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目前研发固态路线的企业大多是国外玩家,且基本都出自斯坦福、MIT等国家的研究室项目。
洛微科技(LuminWave)自研的专利的LuminScanTM技术可实现大视角和高分辨率的纯固态芯片级光扫描,解决传统机械式扫描和微机械扫描的成本和可靠性难题,并避免Flash方案的人眼安全和高光功率问题。使用固态扫描方案,允许软件定义任意扫描区域,并可配合各类飞行时间和调频连续波传感器,可有效减少互扰和杂散光干扰,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纯固态激光雷达。
洛微自研的硅光FMCW探测器相干探测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光学反射信号,提高信噪比,提高LiDAR测距能力同时减少对于光源输出功率的要求。且该技术可以帮助消除来自外界环境光和其他激光雷达产品的干扰,随着越来越多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抗干扰能力是影响自动驾驶车性能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
此外,基于多普勒效应,FMCW技术可使得激光雷达获得瞬时速度场信息,将激光雷达实现从三维数据到长度、高度、深度、速度四维数据的转变,为自动驾驶的AI算法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提高了鲁棒性和安全冗余度。
成本是激光雷达上车、量产的重要考量因素。冯宁宁告诉36氪,洛微科技的产品由于采用了芯片集成的固态路线未来都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固态激光雷达将产品价格降低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洛微的方案将离散光电器件高度集成在芯片上,且采用标准化工艺生产,芯片尺寸较小,成本较低;二是由于该方案直接采用成熟的半导体生态生产,整个流片、封测等工艺都有着标准的工艺,洛微无需生产定制化产品,这节省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加快了产品迭代周期。王永刚告诉36氪,固态激光雷达方案中,OPA+FMCW硅光芯片级固态雷达基于CMOS工艺,可以极大降低激激光雷达成本,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终极技术路线。
在商业模式上,公司主要与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和Tier1合作,为包括开放道路、园区道路、特殊场景等在内的各类应用提供感知服务。
公司创始团队成员都来自于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相关前沿科技公司,从事硅光技术研究及其商用化超过15年,拥有硅光子芯片设计和量产经验以及成熟的基于自研硅光芯片技术的激光雷达方案。洛微核心团队有着超过10年的成功创业经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洛微科技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公司主要由多个跨学科技术团队构成,技术研发人员占8成以上,其中硕博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超7成。
(来源:36氪)
电话:86-592-3502330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展鸿路82号厦门国际金融中心27层
邮编:361008
传真:86-592-3502338
网申材料可发送至以下邮箱:chenjie@xmjyjt.com lvxiang@xmjyjt.com
Copyright © 2014 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4020142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231号 copyright (c) 2017 xiamen fig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